“PUA”的今生今世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字周报 Author 刘燕婧
作者简介
刘燕婧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
2022年12月8日,《语言文字周报》发布了本年度的“十大网络流行语”和“十大网络热议语”,“PUA”于“十大网络流行语”中位居第二,其释义为“‘Pick-up Artist’(搭讪艺术家)的简称,源于美国,原指男性为了增强异性交往中的魅力而学习提高情商、增加互动的技巧,如今在网络语境中泛指人际关系中一方通过洗脑、打压的方式,对另一方进行情感、思想控制的行为,存在于恋爱、职场、家庭、校园等多种场景中”。“PUA”为何如此高频使用,它的意义和使用场景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?
2011年11月11日,“PUA”首次出现于报纸的文章标题《情感专家、PUA达人Tango教你5招快速搭讪》,很显然,“PUA达人”指的是在异性交往中,魅力和情商很高、互动能力很强的人。“PUA”像这样表示原义的用例不多,在首次出现之后“沉寂”了四年,直至2016年才再次出现,并且与其意译形式“把妹达人”“搭讪艺术家”共现:
“把妹达人”,又称PUA(Pick-Up Artist,又译“搭讪艺术家”),是一群热衷于分享社交经验的网络人群,他们也通过收费传授社交术。
上例“PUA”前后加注标明意义,表示它还是一个使用频率不高的新字母词。由于“PUA”具有快(可以毫不费力地拿来使用)、简(写起来简便)、明(十分醒目)、广(用处广)等优点,所以在此之后,字母词“PUA”基本取代其意译形式。此外,该例还表明“PUA”已经进入商业化运作模式中,其商业化特征在以下一例更加明显:
2.98万元,23岁的张明(化名)和24岁的刘磊(化名)借款交了培训费,完成了一周的PUA培训。然而,后果并不如他们想的那样。这类“PUA”培训公司以“自杀鼓励”“宠物养成”“疯狂榨取”为卖点,售卖价格高昂的课程,教授学员如何伪装身份诱骗女性,甚至让“女友”割腕等。因为这类突破道德底线的课程,“PUA”常常与“诱奸、骗财、骗婚”等词汇出现于多家媒体报道中,所以语义色彩呈现贬义化趋势,例如:
曾经的PUA导师陆轩介绍,早期只是分享男性如何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,去接近、搭讪自己喜欢的人,但后来演化成骗色、骗财的手段,设立所谓步步陷阱的情感操控术,甚至不惜以导致对方自杀来达到情感操控目的。社会上既然存在男性诱骗女性色和财的培训机构,培训女性骗取男性情感和金钱等的机构也随之出现。因此,“PUA”的指称范围,由专指男性通过情感操控诱骗女性,逐渐扩大为也可以指称女性精神操纵并且诱骗男性,例如:
继去年年底男性PUA平台“浪迹情感”被曝光后,今年以来,一些专注女版PUA的培训机构也逐渐浮出水面。此类机构往往通过系统的方式教导女性,来对男性实现情感操控的目的。后来人们发现,自信打压、情感操控不仅发生于男女性关系中,而且存在于家庭的父母与孩子之间,即前者对后者进行情感控制和人格贬低等,迫使后者服从前者。人们将家庭中的这种现象称之为“家庭PUA”,将父母这种教育儿女的方式称之为“PUA式育儿”,例如:
PUA一般指恋人之间的情感控制和人格贬低。“家庭PUA”指的是家人以爱之名,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,并认为这一切都是对你好的现象,但这些方式往往充斥着嘲讽、打压与否定,使得被PUA的人很难再建立自我认同感,渐渐受家人的思维左右,被迫变成家人眼中“懂事”的孩子。因此,“PUA”的使用场景,由男女关系进一步扩大至家庭范围。同时,“PUA”也出现了新的用法,即用于被动句中,意义与“控制、贬低、嘲讽、打压”等消极动词相近。
此外,职场中也存在上级打压、否定、攻击下级这类现象,于是产生“职场PUA”这种新的指称形式,“PUA”的使用场景也因此再次扩大至职场范围,例如:
职场PUA是通过不断打压员工自信、否定员工能力、人身攻击、制作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手段,让员工觉得自己一事无成,离开现有的岗位无法找到更好的工作。从而对管理者言听计从的一种手段。“职场PUA”因为Yamy(郭颖)事件,被更加高频地用于指称职场中上级欺压、贬低下级这种现象。2020年7月,前火箭少女101队长Yamy(郭颖)在微博公开一段音频,音频中,其所在经纪公司老板徐明朝在内部会议上用“就是丑”“没有时尚感”“唱歌不好听”等话语评论Yamy(《南方日报》2020-07-23)。
由此可见,生活中处处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精神控制、情感虐待现象,当人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之中,就会出现自我贬低、否定的可能性。因此,“自我PUA”这一新的指称形式随之产生,例如:
姜思思称,一个人如果长期被打击和否定,则可能将这种PUA的模式内化,不需要别人出手就会“自动”打击和否定自己,陷入“自我PUA”的泥淖。当“PUA”的指称范围不断扩大,使用频率达到相当高度时,人们还戏谑地用它来指称没有生命的事物对人的情感操纵,如“手机PUA”“消费PUA”等表述形式,这时“PUA”的意义再次扩大,泛化为“只要是吃了亏都可以称作被PUA了”(《今晚报》,2020-10-30),例如:
“手机PUA”是最近形成的概念,指的是手机对人们进行的“精神控制”,带有调侃意味。长时间捧着手机不撒手,导致了焦虑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等后果,即便是这样,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,无法自拔。以上我们简单梳理了“PUA”的意义和使用场景的变化。总体而言,字母词“PUA”因为具有快、简、明、广等优点,因此基本取代“把妹达人”和“搭讪艺术家”等意译形式;又因其与不良培训课程相联系,所以出现频率不断增加,同时,感情色彩也开始呈现贬义化趋势。此外,人们发现一方对另一方的自信打压、精神控制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男女性之间,也存在于部分家庭的父母与孩子、职场的上级与下级、自己,甚至是事物与人之间,因此,“PUA”的使用场景由恋爱扩大至家庭、职场等多种场合,意义也由“一方为了发展恋情,去学习如何提升情商和互动技巧以吸引对方,甚至发生亲密接触”,演变成“通过刻意扭曲事实,采用连续打击、否认、误导和欺骗等方式,使被操纵者怀疑自己的价值,从而不得不对操纵者百依百顺”(《中国青年报》,2021-10-19),并且再次泛化为“只要是受伤害、吃亏了,都可以称作‘被PUA了’”。
生活中存在如此之多的“PUA”现象,你被“PUA”了吗?面对这些现象,我们该如何“反PUA”呢?欢迎诸位友人共献良策!
本文原刊《语言文字周报》1948期
(2023年5月25日出版)
往期推荐
语标
Yubiao_BLCU
扫码关注我们
本期责编:小美